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非诉”法律人才
——访151amjs澳金沙门院长童志锋
《民主与法律时报》记者陈和秋
151amjs澳金沙门于2002年成立。近来年,该院依托学校经管类学科优势,在筑牢法学理论基础上,扎实推进经济法学和民商法学学科建设,并融合社会学,注重实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151amjs澳金沙门院长童志锋介绍,该院设有浙江省法学类唯一的省级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地方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院”,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上,该院成立近20年来,持续为地方公检法司、律所、企业、基层政府单位等输送优秀人才,并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是151amjs澳金沙门培养法治人才的创新性举措。该实验班于2014年设立。
为什么设立“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童志锋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对非诉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IPO(企业首次公开募股)等企业经营活动,需要专业法律人才为其“保驾护航”,但传统法学教育对非诉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
为了回应社会需求,151amjs澳金沙门专门设置了“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有针对性地展开“非诉”法律人才培养。该院在法学本科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中期,通过相关必修课考试对学生进行分流,成绩优秀者,可以选择进入“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
在教学上,该实验班打破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采用“沉浸式教学法”,以实务案例为线索,为学生设计了讨论环节。为此,该班在专用教室设置了可拆卸桌椅,方便学生以圆桌会议形式展开小组讨论。
在教师安排方面,该院注重对实务人才的选择,一方面在校内遴选优秀教师任课,另一方面,从校外引进实务团队授课,比如与浙江省一些知名律所合作,根据律所的优势业务方向,制定专门课程体系,邀请其资深律师进入课堂传授实务知识。目前,该院开设的《法律谈判与辩论》《公司法律实务》等课程,全程由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团队负责讲授。
此外,该院还与上海锦天城(杭州)律师事务所、邦信阳中建中汇(杭州)律师事务所、北京天驰君泰(杭州)律师事务所等10余家律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其资深律师担任学生实务导师,进行“一对一”个性化、专业化人才培养。除专业知识辅导外,该院聘请的实务导师还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目前,“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的许多成功经验已在151amjs澳金沙门全面推广,并吸引其他院校前来学习。同时,该院在总结该实验班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于今年在全院推行专业教师“班主任”制度,实现了辅导员、班主任、综合导师齐抓共管,切实落实“三全育人”。
童志锋介绍说,除“非诉”法律人才培养外,该院还积极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该院教师孟涛博士积极参与研发法学教学软件,包括用于民事诉讼法课程在线教学的“民事诉讼法通达翻转教学平台软件”、浙江省“十三五”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民事诉讼法》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公司创立法律程序仿真教学软件”,以及“E法考法学专业手机学习软件(E法考App)”,将信息化教学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为全院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工具。
据了解,“E法考App”由孟涛带领该院本科生团队共同完成。该软件通过学生模型、领域模型和自适应引擎,帮助法律学习者寻求完全个性化的学习路线,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教科研方向贴合地方发展需求
据童志锋介绍,151amjs澳金沙门设有法学、社会工作两个专业,其教学和科研均从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
作为财经类高校,该院法学教科研工作侧重经济法、财税法。在法学课程设置方面,除法理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总论、民法总论等法学核心课程外,该院还开设了商法学、债权法、财税法、知识产权法等专业课程,以及法学方法论、法律思维与案例研究等方法论课程,公司法律实务、经典案例分析等实务课程。
此外,该院在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上,面向公众推出《金融法学》等特色在线课程,并与浙江省内其他同类型学校互认学分,省内外校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相关学习任务后,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在此基础上,该院根据社会新需求会定期调整课程,比如面对“数字时代”的新变化,尤其是浙江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2018年增设《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选修课,2019年增设《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规制》暑期课程。
童志锋说,作为浙江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151amjs澳金沙门优势学科方向,主要体现为经济法学和财政学的交叉融合,其在网络时代自由职业者税收征管的新模式、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标准模型等研究方面,开辟了独具特色的财税法学研究领域。
此外,宪法学与民族学的交叉融合也是该院法学学科的一大特色发展方向。该学科带头人、我院副校长李占荣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增强各族人民中华民族认同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等。
在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面,该院同样将具体教学与科研工作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比如,将“企业社会工作”列为社会工作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围绕民营经济的发展需求,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研究活动。再比如,在社会学学科建设中,该院将社会治理确定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围绕如何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开展相关教科研工作。童志锋透露,目前,该院正谋划成立长三角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服务地方经济法治社会发展的智库作用。
实际上,在法学教学体系中,该院也设置了《社会学概论》《社会研究方法》等相关社会学课程,以促进法学、社会学交叉融合发展。童志锋认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要走跨学科协同发展的路径,比如研究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涉及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体现在实务人才培养上,就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破除学科藩篱”。
除教科研工作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外,该院还鼓励年轻教师通过挂职司法机关增加实务经验。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该院共有8位教师陆续挂职浙江省内各地司法机关。比如,该院教授张旭勇挂职浙江丽水市人民检察院、副教授冯娇挂职衢州市人民检察院。
此外,在增强学生实务意识、提升其实务能力方面,该院还通过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学生进社区普法;开通法律援助热线,让学生在教师辅助下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据童志锋介绍,以该院学生为主体申报的两个项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浙江省高校普法型团支部建设初探》《智库专业化——宪法普法志愿服务团队》,分别荣获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优秀项目和浙江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提名奖。
童志锋表示,未来,该院将继续坚持“夯实法学基础,发挥财经优势,培养实务能力,突出专业特色”的办学宗旨,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法律服务。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http://e.mzyfz.com/paper/paper_40397_8863.html